2023.08.07

碳權交易所8月7日掛牌 碳權概念夯!碳權是什麼?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碳權是什麼?

碳的有價化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總量管制,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為例,歐盟針對特定產業設定了碳排的上限額度,如果某家公司的碳排低於政府所設定的上限,就可以把剩下的額度轉換成碳權,到碳交易市場上買賣。

另一方面,碳排放量超過上限額度的企業,則必須到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權。碳權的計量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02e)。

碳排為什麼要收費?

過去二氧化碳的排放,不需要付出成本,因此全球碳排不斷上升。但近年來從歐盟到台灣,正透過各種的機制,讓排碳必須付出成本,也被稱為碳的有價化(Carbon Pricing)。

碳費是什麼?誰要被收費?

另一種碳的有價化則是透過收取碳費。

台灣在2023年年初,已經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此次的修法也將碳費納入,預計2024年上路,首波將被徵收碳費的企業,是年排放量高於2.5萬公噸,共287家的碳排大戶。

台灣的碳交易平台什麼時候上路?

除了碳費,台灣也將設立碳交易制度,預計在今年的7、8月成立碳交易平台,台灣自己的碳權交易所。目前台灣的碳交易制度,包括有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服務、碳諮詢服務。

台灣證券交易所將於5月26日召開證交所董事會,以利台灣碳權交易所設立案排入議程及討論。

碳權交易所成立最新進度:8月7日碳交易所揭牌,營運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以及碳諮詢3大項。碳權交易預計明年上路。

根據目前的規劃,台灣的碳權必須獲得環保署與國際公正機構的認可,才能在台灣的碳權交易平台交易。

種樹也可以換碳權?

透過人為的介入復育森林,可以將樹木吸取的二氧化碳量,轉換為碳權。不過必須經過認證機制,國際上的標準有碳驗證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與黃金標準GS(Gold Standard)等方式。在台灣則可透過環保署的造林抵換專案。

碳權概念相關企業

擁有森林的紙業、強調ESG的水泥業、以及碳捕捉特用化學等相關企業,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碳權概念交易題材。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5529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