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i公布淨零排放標準修訂時程 微軟臉書谷歌成立碳移除聯盟

文/永續會研究室
SBTi公布「企業淨零排放標準」修訂時程,將在七月提出範疇三跟碳權使用規範的討論報告,科技巨擘也同時成立碳移除聯盟,將利用自然基礎的碳權在2030年移除2000萬噸的碳。
【永續會研究室‧國際雙週報系列】全球氣候變遷、淨零承諾等議題,喚起全人類對永續的意識。「天下永續會」從企業實踐ESG的視角,能夠展現世界公民對環境的責任,我們從剖析國際間最新的永續趨勢,帶領企業在動盪時代下,觀察永續創新的各種可能。
四月初因為考慮擴大碳權使用範圍而引發爭議的「科學基礎減量倡議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 initiative,SBTi),於五月初公布「企業淨零排放標準」(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 )的重大修訂時程表,將在今年七月釋出關於範疇三目標設定原則改變的報告,並預計於2025年啟動新版的排放標準。
SBTi在2021年10月推出「企業淨零排放標準」,此後進行兩次小修訂,目前使用的是V1.2。根據SBTi的標準作業程序(SOP),淨零標準每2到5年要進行一次審視與更新,加上先前科學目標被審核通過的企業,即將在2025年結束第一個目標週期,因此SBTi決定於此時啟動更新流程,為「企業淨零排放標準」V2.0做準備。
根據SBTi的新聞稿,「企業淨零排放標準」此次修訂有四個目標:
對齊最新的科學思維與最佳做法,例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和聯合國高級專家小組(High Level Expert Group,HLEG)的建議。
解決範疇三目標設定和執行面的相關挑戰,例如將改良後的價值鏈淨零指標納入框架、根據氣候影響重大性來開發更細膩的範疇三目標設定方式。
整合持續改良的工具,例如標準化目標週期、整合評估目標進展的框架(原先只有針對範疇一跟二)、改善評估與報告的要求等。
改善「企業淨零排放標準」與SBTi其他標準以及外部框架之間的互通性。
針對先前的擴大碳權抵銷範圍的爭議,此次修訂也會對「環境屬性憑證」(environmental attribute certificates,EACs)在目標設定中的有效性進行評估。不過,SBTi特別指出,在版本更新之前,「企業淨零排放標準」V1.2 仍是目前SBTi的標準。
根據SBTi公布的時程,今年七月會先發布兩份報告:一是針對範疇三目標設定的原則與標準的討論報告,但尚不會提出修訂草案。另一份則是針對EACs作為減碳證據有效性的評估報告,包括碳權在內。「企業淨零排放標準」V.2的草案,預計在2024年第四季公布,然後經過至少60天的公眾諮詢與至少6週的測試反饋與調整後,於2025年第四季正式上線。
大咖企業被SBTi移除,主因是範疇三
根據SBTi在5月底的資料,全球共有8千6百多家企業向SBTi提交其減碳目標的承諾,其中5千4百多家的目標通過審核。不過,企業在提出承諾兩年內,若目標未能通過審核,就會被移到「承諾移除」的名單上,目前已有近6百家企業都是如此,其中更不乏公認的永續資優生,包括亞馬遜、微軟、聯合利華、家樂福、沃爾瑪等等。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範疇三。根據SBTi在2024年3月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受訪的971家企業中有54%認為範疇三是設定淨零目標的主要障礙,這也說明SBTi為何要更新「企業淨零排放標準」與考慮放寬碳抵銷使用範圍的原因。
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就是一例。根據微軟的2024年環境永續報告書(揭露其2023會計年度的數據),範疇一(0.94%)跟範疇二(2.56%)佔其碳排量微乎其微,幾乎絕大多數都來自範疇三(96.5%),近八成來自於供應商(76.5%)。事實上,自2020年宣示要在2030年前達成「負碳排」(carbon negative)——亦即減碳量要多於其碳排量的「正效益」(net positive)以來,微軟的碳排量連續三年都是正成長,主要就是因為範疇三的關係。
對於SBTi承諾移除一事,微軟表示這不會影響其2030年正效益的承諾,也會持續與SBTi合作並維持通過SBTi審核的短期目標。「我們仍堅定專注於達成2030年的目標,以正確的長期投資來支持未來數十年我們的永續營運,」微軟在新聞稿中表示。
所謂的正確長期投資,碳權正是其中之一。
科技巨擘願意砸錢,買高品質的碳移除碳權
在今年五月,微軟、臉書(Meta)、谷歌、跟Salesforce四大科技巨頭,宣布共同成立共生聯盟(Symbiosis Coalition),將在自願性碳權市場購買以自然為基礎的碳移除(carbon removal)的碳權專案,承諾在2030年前移除2000萬噸的碳。
有鑒於自願性碳權市場減碳成效是否被擴大、淪為企業漂綠的爭議,共生聯盟將先聚焦在植樹造林、再造林和重新植被的ARR專案(afforestation,reforestation,revegetation,ARR),之後會再擴大到紅樹林復育(mangrove restoration)。
共生聯盟將依循聯合國提出的生態系統復育十大原則跟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ICVCM)的十大核心碳權原則(Core Carbon Principles,CCPs),強調其購買的碳移除專案,必須符合五大要求:保守計算方式、持續性、帶來社會與經濟效益(特別是對在專案地區生活的原住民)、生態完整性、與透明度。
由於這四大企業都是大咖,透過這個聯盟共同進行碳權採購,更能發揮力量。但與其說他們在意的是採購成本,還不如說是高品質的碳權。「透過在需求端發出的強烈訊號,以及支付開發高品質專案所需實際成本的意願,聯盟成員的目標是與志同道合的投資者、非政府組織、市場標準制定者和專案開發商合作,以釐清所謂『良好』復育專案的標準,並讓更多這樣的專案得以發生,」聯盟官網清楚的表示,換句話說,這些大咖企業願意砸錢,但要求買到的是高品質、能真正發揮減碳效益的碳權。SBTi即將修訂的淨零標準,又將會如何處理碳權呢?